傻小子郭靖

作者:左轻侯
1999年3月2日


 在金庸的所有武侠作品中,郭靖就算不是写得最好的,至少也是最有趣的人物之一。
 大家对郭靖的印象似乎都很一般,觉得这只是一个傻小子而已,看在后来死守襄阳的份上,叫他一声大侠都马马虎虎。纵然有喜欢郭靖的,也只是喜欢他与黄蓉两小无猜、白头不渝的纯真爱情。还有人觉得这个傻小子后来竟然练成了那么高的武功,简直不符合逻辑。记得演过郭靖的黄日华被问及对郭靖有何看法时说:“他太傻了,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傻的人。”
 郭靖一点儿也不傻。事实上,他不但不傻,而且是第一流的大哲学家,大思想家。
 郭靖从小反应非常迟钝,这是没错的。但反应迟钝并不等于傻。很多大聪明人反应都不敏捷,看起来有点笨笨的。哲学泰斗张岱年先生就曾被评价为“若不能言者”。象斯宾诺莎、康德那样深奥无比的人物,你也不能想象他们是一副猴精样。把手表放到锅里煮,为大猫小猫各开一个洞,是爱迪生、牛顿这种人常闹的笑话。郭靖练起武功招式来半天都学不会一招,但学内功却进境奇快,因为他迟钝得脑中不起杂念,因此远胜那些满脑子念头此起彼伏的聪明人。嘿嘿,此处大有寓意,“不起一念” 是佛家追求的无上境界,多少英雄都回不了头,上不了岸,这傻小子竟毫不费劲地做到了,岂是寻常人乎?
 郭靖跟洪七公学降龙掌,七公给他讲解“亢龙有悔”的决窍:“打出去的劲道有十分,留在自身的劲道却有二十分。”郭靖在后山练掌,越练越觉得其中蕴含的意味,似乎永远都体会不尽。他要是真的傻小子,能领悟到这等高深的哲理?大巧若拙,拙能胜巧,这本是中国哲学所推崇的至理。聪明绝顶的黄蓉能学会繁复无比的逍遥游,却永远也学不会简简单单的“亢龙有悔”。逍遥游纵然千变万化,又怎能挡得住平铺直叙的一招“亢龙有悔”?郭靖见人就是一掌,把梁子翁这等高手也打得狼狈不堪。大家都以为他是机缘巧合,难道他自己就真的那么蠢?
 在桃花岛上,老顽童给讲解空明拳:空碗才能盛饭,空屋才能住人,如果碗和屋子是实心的,又有何用处?郭靖点点头,心下若有所悟。他悟的是什么?悟的是以柔克刚、以虚击实的道理。张三丰名垂千古,不就是靠的这一套武学原理吗?但他的七个聪明弟子,却十成中学不会三成。郭靖从没有读过佛经道藏,仅仅听周伯通一说就能够隐约明白,岂止天才而已。所以他后来左手空明拳,右手降龙掌,至刚至柔,合而为一,这一点连张三丰都做不到(张三丰说过他未必能达到郭大侠当年的境界,见《倚天屠龙记》)。他能练成双手互搏,也是因为他的“傻”。
 郭靖在华山途中,见到十二株古藤,马上想到:按照《九阴真经》的总纲,大可从这十二株古藤的姿式中,创出十二套古拙雄伟的拳法来……呵呵,这象是个傻瓜的想法吗?
 如果说以上几处还不足以描绘郭靖的话,那么在《射雕》结尾处的一段文字,却实实在在地写出了一个真正的郭靖。郭靖武功越练越强,心中却越来越不快活。他目睹蒙古大军纵横天下,杀人无算,终于产生了怀疑,这是对一切暴力,一切杀戳的怀疑,也是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怀疑。“我练武杀人,该是不该?”这真是千古奇文,一个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,竟然会发出这种疑问?!在汗牛充栋的武侠小说中,侠客们狠命地杀人,被杀,欠血债,报血仇……从没有一个人这样地问过自己。这傻小子苦苦思索,不得其解。客店里被人痛殴,华山脚下被丘处机教导,甚至悬崖边被梁子翁偷袭,险些送了性命,都不能消除他这种疑问。到了最后,当黄蓉愚弄发了疯的欧阳锋的时候,郭靖竟然也跟着欧阳锋一起自言自语:“我是谁?”
 这一段描写,相信在大多数读者看来,只不过是傻小子冒傻气的喙头而已,跟桃谷六仙式的搞笑没有什么区别。但是如果你对列夫·托尔斯泰的作品比较熟,你就会发现,在他震撼世界的三大长篇中,始终贯穿着这种追问。从某种意义上来,安德烈、包埃尔、列文、聂赫留朵夫都是郭靖式的人物。在这里,金庸塑造了他所有作品中唯一的一个真正的英雄,他超越了武侠小说仅供读者消闲的命运,提出了严肃的人生思考,他把生活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境界。郭靖后来在洪七公与裘千仞一战中领悟了善恶的含义,终于获得信仰(虽然这种转变显得相当突兀和过于浅薄,毕竟金庸的文笔绝不能与老托尔斯泰的“心灵辩证法”相提并论),所以他后来死守襄阳,城破与殉。《天龙八部》中萧峰式的“高大全”英雄形象与这个傻小子相比,相去何啻天渊。很多人都崇拜萧峰而不太喜欢郭靖,这是正常的,因为他们的智力不足以理解他。
 我一直认为《射雕》是金庸写得最好的一部小说。不但因为它气势宏伟,结构严谨,描叙精微,更多是因为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思考与人物形象、情节发展较好地融为了一体。金庸在以后的作品中,虽然也努力想做到这一点,但始终无法达到这种高度。《笑傲江湖》和《鹿鼎记》是比较好的作品,但前者人物描写失之做作,结构上破绽太多,后者作者为了强行让情节按自己设想的发展,不得不人为地加上许多巧合,而且语气直露,大失神韵,都比不上《射雕》的元气浑厚,天衣无缝。至于《神雕》《天龙》,则纯是以奇幻武功和煽情手段吸引读者,“倏尔鬼神乱出,忽又妖魔毕露”(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这两部小说频繁地被改编成电视剧),属于不入流者。
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