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轻侯
2001.6.8
我的第一个共享软件是快猫加鞭,第二个是网络伴侣(iCompanion)。网络伴侣的最后一次升级是2000年12月20日。半年多来,我不断收到网友的来信,询问我:“网络伴侣还会不会升级?你现在都在忙些什么?”
今年初我从单位辞职,至今在家里蛰伏。这半年来的生活,我想也该到了回顾一下的时候了。
从去年年中开始,我就在策划一个大的计划。当时微软的.net计划初露端倪,国内几家著名的软件厂商也打出.net的旗号,在面向普通网民的上网平台上大作文章。在这种情况之下,我开始考虑共享软件进行整合的可能性。就在此时,国产浏览器Fantasia的作者夏昕向我发来电子邮件,建议利用现有的资源,整合基于共享软件的上网平台。双方一拍即合。我向几位国内著名共享软件作者提出合作,都得到了积极的反应。接下来,我们提出了一个智能化网络平台的设想,集成了网络计费和监控、浏览、下载、电子邮件、电子阅读、中文网址、系统与网络优化等全套功能,针对非专业的普通网民。在此基础之上,我还在软件计划书中,详细讨论了即将到来的宽带网时代的网络应用模型,以及我们应当做出的转变与前景。
应当说,这是个雄心勃勃的计划,网罗了国产共享软件在各个领域的代表,并试图探求新的网络工作方式。这个计划时断时续地进行了很长时间,通过努力,我们已经在技术上做到了初步的软件协同工作,虽然这与计划中通过COM接口技术进行协作的目标相距甚远。某些时候,似乎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。但是,它至今没有产生结果,因为不便细说的商业原因,共享软件向商业化转变的种种障碍,多人远程合作的不稳定性,等等,自然也有大气候的影响。
作为这个计划的主要策划者,我当然不无沮丧。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,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收获还是巨大的。它把我带入了真实的而不是从报道上看到的商业软件运作的内部,并且让我的观点发生了很多深刻的转变。例如,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,认为国产软件不缺乏好的程序员,而是缺乏好的创意。但现在我觉得,我们并不缺乏好的创意,而是缺乏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一套现成机制。至于优秀的开发人员,我们仍然相当缺乏。另一个重要收获,是我认识和了解了不少可贵的朋友。我发现真正的网络,不是我们从大多数报道中看到的喧嚣的表面,而是隐藏在光环和声名之后,默默地工作着,创造了和正在创造着中国互联网的人们。他们真让人感动。
其它的时间,我花在了上网和学习上。由于没有工作上的压力(精神上的压力肯定是有的),我可以完全自由地分配自己的时间,分析各种编程语言之间的差别(虽然有人认为这种工作相当无聊:-)),体验各种主流数据库,广泛地接触新技术,对某个具体应用中可能根本用不上的细节问题进行牛角尖式的钻研,一句话,一种为技术而技术的学习。这种态度让我开始对源代码着迷,并且与方兴未艾的自由软件运动日益亲近。
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到著名的Delphi大富翁论坛(http://www.delphibbs.com),我将相当多的时间都花在了这个地方。大富翁论坛是孙以义博士建立的一个面对Delphi开发者的论坛,人气和质量都在国内同类论坛中首屈一指,国内知名的Delphi程序员,绝大多数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踪迹。做为一个真正的程序员的论坛,大富翁定期发布论坛的离线数据库,而且不是现成的Html格式,而是原始的Access数据库。于是论坛的网友们自己开发了各种离线浏览器来阅读它。我的第三个软件,Rich Explorer,就是这样一个离线浏览器。
Rich Explorer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小软件,后来却越写越复杂,越写越投入,使用了很多试验性的技术。例如,通过对原生ADO对象的封装,实现了数据库平台的无关性,同时支持Access、MS SQL Server、Interbase、Oracle等后端数据库;嵌入IE浏览器,实现了显示界面的HTML/XML化,并且通过IE的接口直接读入数据,省去了生成临时文件这一步;从V3.0开始加入的XML功能,能够通过Microsoft XML Parser解析从WEB服务器请求到的XML文件,自动更新本地数据库,实现了远程异构数据库的同步功能。另外,在速度的优化上也下了不少功夫。
与前两个共享软件比较起来,Rich Explorer的用户要少上几个数量级,因为它只是用于阅读大富翁的离线数据库,此外毫无用处。为什么要这么多的时间来开发它?前一两年,共享软件如日中天的时候,我曾经彻夜不眠地更新我的软件,完善每一个细节,回复每一封网友的来信;现在我已经从这种心态中摆脱出来,专注于对纯粹技术的兴趣,因为技术本身的挑战性,比赢得赞赏更具有吸引力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一次程序员聚会上,几个素未谋面的朋友和我谈论起Rich Explorer的时候,我的高兴是非同一般的。还有一个原因是,Rich Explorer是一个GNU软件,开放所有的源代码;我看到过几个在Rich Explorer基础上改进的浏览器,这也让我感到了Open Source的魅力。
用什么话来结束这篇文章比较好呢?
半年来,泡沫破裂,网络退潮,回首多少辉煌与梦想,都已归于尘土。但我始终相信,即使在网络时代,也仍然存在某种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,值得我们去把握。虽然个人的未来晦暗不明,但无论如何,和网络一起成长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