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快猫加鞭”说明文件
作者 左轻侯
1999年1月30日
1、版权声明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本软件是完全的免费软件(FreeWare),没有任何时间和功能上的限制,你可以自由地使用和传播它。在传播的过程中,请保持软件的完整性。本软件包括两个文件:可执行文件speedcat.exe和说明文件readme.txt。
未经作者同意,请不要将本软件用于商业用途。
根据免费软件的惯例,作者对用户使用该软件导致的任何后果不负责任。
2、“快猫加鞭”的特点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网络优化软件现在已经很多了,如MTUSpeed、ISpeed、Tweak DUN等等。相对于它们而言,“快猫加鞭”具有自己的特点:
(1)全中文界面,操作简单之至,点击一下全部搞定,特别适合于英文不好、对计算机和网络不熟悉、没有能力动手改注册表的初学者,也适合于超级懒虫和每三五天就要重装系统、被优化注册表搞得不胜其烦的“装机狂人”(like me)!
(2)优化项目极其全面,与只优化MaxMTU、TTL和DefaultRcvWIN的MTUSpeed相比,speedcat还增加了优化QueryTimeOut、MaxSockets、FileCache、PathCache、设置Modem初始化字符串的功能,甚至还会自动寻找Modem的COM端口,并在system.ini中加上“comXbuffer=1024”这一行,可称名副其实的终级优化!总而言之,就是手工能做的全部简化到一个键搞定!同时,该软件不存在MTUSpeed不能识别中文版的Win95/98系统因而不能正确优化NDI的错误(中国人自己写的嘛!)。拥有它,一切有关上网的参数尽在你的掌握之中。
(3)具有保存多种同户设置功能,可使用不同的设置修改注册表,比较上网速度,从而得出最佳的用户设置。
(4)彻底的绿色软件,无需安装直接运行,不会在系统中留下任何垃圾,大小仅为100K(含说明文件),压缩包仅为39k。
3、使用指南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本软件使用简单,界面非常友好,一般无需说明。但鉴于本软件设计时曾特别为新手着想,在此对使用方法进行简要说明,以方便大多数的初学者。
(1)运行后,出现主界面。
点击“高级”,出现“高级选项”对话框。可以不进入高级选项直接选择“优化”,软件已默认了适合大多数配置的优化参数。
点击“将注册表恢复原状”,将自动删除一切修改(包括COM端口缓冲),把系统恢复到WINDOWS默认的状态。
点击“优化”,将弹出一个消息框,报告各项优化操作的成功与否。如果出现失败,请参看后面的“常见问题说明”。优化后会在软件所在目录下生成一个“info.txt”的文件,记录了本次优化的情况。
点击“取消”,不作任何修改退出本软件。
点击“说明”,阅读本说明文件。
(2)高级选项
以属性表的方式列出了两组选项。这些选项的意义和作用,请详细阅读后面的“高级选项设置”。注意,胡乱修改可能降低系统效率,甚至引起系统不正常!如果发生这种情况,请使用主界面上“将注册表恢复原状”功能,恢复系统参数。
属性表下方是检测到的Modem型号。如果检测不到Modem,程序将发出警告,该区域为空白。
“确定”“取消”,不须说明。
“保存设置”,将选中的设置参数以ini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上,供以后读取。共有5个不同的设置可选。
“读取设置”,读取以前保存的设置。程序将自动检测程序所在目录下的ini文件,如果未找到相应的文件,对应的选项为灰色(不可选)。
“恢复默认值”,将所有的参数恢复为程序默认的优化值(注意不是WINDOWS的默认值)。
4、常见问题说明: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1)软件不能运行!
由于本软件的编程语言是VB5,因此运行时需要VB5的运行库。如果软件不能运行,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缺少它。什么?你还没有?赶快找一个装上吧,现在很多软件都要这个东东。如果你找不到,我的主页(地址见文末“关于作者”部分)上有最新版本的运行库可供下载,大小为684K。下载后,将压缩包中的文件(MSVBVM50.DLL)解压至WINDOWS所在目录的SYSTEM子目录下即可。
(2)出现“部件comctl32.ocx注册不正确:文件丢失或无效”错误
这说明Windows系统中的comctl32.ocx已被破坏或没有安装。请到我的主页下载该文件,解压放到WINDOWS所在目录的SYSTEM子目录下即可,大小为227K。
(3)优化Maxsocket口缓冲和NDI值失败!
如果你使用的是WIN98操作系统,那么是正常的,因为WIN95和WIN98的注册表系统不一样,传统的修改方法找不到这两个值。本人计划在下一个版本中修正这个问题。这两项的失败不影响其它选项的优化。
(4)优化COM口缓冲失败!
“快猫加鞭”曾在网友中发行过几个测试版,也发现在有些机器上优化COM口失败。因为本人所能接触到的电脑上这一项全部能通过,因此至今未能找出原因。在此只能说声道歉了,希望在下一版本中能改正这一问题。
(5)使用后没有什么效果!
优化注册表,对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效果,也不能排除毫无效果的可能。但从大多数情况来看,一只33.6K的MODEM,优化前只有1-2k/s,优化后可达到3-4K/S。另外,如果你的机器是已经优化过了的,当然不会有更大的效果。
5、高级选项设置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注:这部分说明参考了MTUSpeed的说明文件和《PC世界3》谢勇和顾晓斌先生的有关文章,特此致谢。
(1)MaxMTU
MaxMTU是最大的TCP/IP传输单元,在TCP/IP协议中,将要传输的数据分成较小的组进行传输,每个组的大小为576字节。Windows默认的字节为1500,这是以太网的分组标准。因此如果你是拨号入网,使用默认值会降低传输效率,所以一般应该改为576字节。当然,随着实际情况的不同,可能改为其他的数字会有更好的效果,你可以在“自定义”中进行设置。本软件没有提供自动对不同的MaxMTU值进行PING以得出最佳数字的功能,你可以利用设置存取功能,选择不同的设置上网,比较上网的速度,从而得出最佳的MaxMTU值。
MaxMTU在注册表中的位置:
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\Class\NetTrans\00yy,键名:MaxMTU
其中yy是TCP/IP的入口,随设置的不同而不同,一般在00到30之间。
(2)DefaultRcvWindow
DefaultRcvWindow是缺省的传输单元缓冲区的大小。缓冲区太小,将导致分组阻塞,降低传输效率。缓冲区太大,一个分组出错会导致缓冲区中的所有分区被丢弃和重发,也会降低效率。该值的大小与MODEM的速度有关,最好是MSS(Maximum
Segment Size,最大分组数,等于MxaMTU减去40字节的地址信息)的整数倍。计算方法如下:假设你的MODEM是33.6K的,那么最大传输率(无压缩)为33600/9=3733。如果MaxMTU值为576,则MSS的值为576-40=536,RcvWin值应设为536*7=3752(因为536*6=3216<3733)。其他的以此类推。当然,如果你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把缓冲区开到最大,那也由你了。:-)
DefaultRcvWindow在注册表中的位置:
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\VxD\MSTCP,键名:DefaultRcvWindow
该值Windows缺省为8192,本软件的默认优化值为3752。
(3)DefaultTTL
DefaultTTL是TCP/IP分组的寿命,如果分组在INTERNET中传输的时间超过了分组的寿命,则该分组将被丢弃。将DefaultTTL改得更大些,有利于信息在INTERNET中传得更远。
DefaultTTL在注册表中的位置:
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\VxD\MSTCP,键名:DefaultTTL
该值Windows缺省为32,本软件的默认优化值为255。
(4)NameSrvQueryTimeout
NameSrvQueryTimeout是域名服务器超时计数。如果在计数值的时间内没有收到域名服务器的加应,则当域名服务器没有收到本机的请求,请求将会重发或做超时错误处理。改大此值可以增加连接的成功率。
DefaultTTL在注册表中的位置:
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\VxD\MSTCP,键名:NameSrvQueryTimeout
该值Windows缺省为750(毫秒),本软件默认优化值为3000。最大不得超过65535。
(5)MaxSocket和NDI
MaxSocket在注册表中的位置:
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\VxD\NWLink\Ndi\params\maxsockets,键名:max。
该值本软件默认优化值为1020。
NDI在注册表中的位置:
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\VxD\NWLink\Ndi\params\cachesize,键名:(默认)
该值Windows缺省为0,本软件默认优化值为16。
以上两项是干什么用的,本人也不清楚。(总而言之是有用的啦!)
(6)NameCache和PathCache
Windows储存已访问的文件的路径和名字,以加快下一次访问的速度。可以将它们改得大些。Windows对于不同的机型(台式机、便携机、服务器)有不同的设置,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。
NameCache和PathCache在注册表中的位置:
HKEY_LOCAL_MACHINE\Software\Microsoft\Windows\CurrentVersion\FS Templates\Desktop,键名:NameCache,PathCache。(注意值是二进制形式)
NameCache:Windows缺省为32,本软件默认优化值为128。
PathCache:Windows缺省为677,本软件默认优化值为4096。
(7)PMTUDiscovery和PMTUBlackHoleDetect
这两项也很少有人用,我就没加了。你一定要使用的话可以手动设置。
在注册表中的位置:
HKEY_LOCAL_MACHINE\System\CurrentControlSet\Services\VxD\MSTCP
键值分别为PMTUDiscovery和PMTUBlackHoleDetect,改为"1"即可。
(7)COM口缓冲
这是为MODEM所在的COM端口设置的缓冲大小。如果选中它,软件会自动在Windows所在的子目录下找到system.ini文件,在“386[Ehn]”这一行后面加入“COMXBuffer=1024”这一行。X是在注册表中找到的MODEM所在的COM端口序数。
(8)Modem初始化字符串
Modem初始化字符串是以“AT”开头的字符串形式的命令,根据Modem的型号不同而不同。适当的初始化字符串可以提高Modem的工作效率。具体请参阅你的Modem使用说明书,或访问Modem厂商的主页。
(9)TCP/IP入口
细心的用户可能发现,本软件没有提供选择TCP/IP入口的功能,而一台电脑中可能不止一个TCP/IP入口。对于这个问题,我是这样想的:一般的来说,一台电脑上只装了一个MODEM,而如果要用户自己选择TCP/IP入口的话,反而可能会令许多菜鸟级玩家不知所措。于是采取了变通的办法:先在注册表中寻找DeviceDesc为“拨号网络适配器”或“拨号适配器”的网络设备,再将与这个设备绑定的TCP/IP入口作为默认的TCP/IP入口。从前三个Beta版的测试结果看来,没有出现什么问题,还请大家指教。
6、版本发布情况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1998年11月,在学习VB的过程中写出了1.0 Beta 1版,是一个非常粗糙的版本,仅具有一些基本的功能。
1998年12月初,紧接着写出了1.0 Beta 2版,增加了功能和改进了界面,在朋友的小范围内进行了测试。
1999年1月1日,比较完善的1.0 Beta 3版在元旦假期中诞生,增加了高级选项和恢复注册表功能,在网友中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测试,同时放到我的主页上公开供人下载。
1999年1月30日,正式版Release 1.0终于推出,修正了一些兼容性上的BUG,采取属性页的方式配置高级选项界面,加入了新的优化项目和设置存/取功能。在新浪网和网易虚拟社区的有关论坛里作了一些宣传。
7、关于作者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EMail地址:qinghou@126.com
个人主页“一键纵横”:
http://onekey.yeah.net
网内169用户也可通过下列地址访问:
http://home.hn.cninfo.net/home/xinyi1
在测试过程中,得到了网友易晓京、宋琢和“逍遥工作室”黄鹏先生等朋友的大力帮助,在此一并致谢!
如果发现speedcat运行时的问题,或对该软件有任何意见,请发Email给我,谢谢!
本人现定居湖南省长沙市,正在学习VB和VC编程,有志同道合者欢迎来信切磋,共同提高!
左轻侯
1999.1.3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