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成日期:1998年9月5日

artmode.jpg (1275 bytes)浏览器的选择

    自从上机以来,我就一直不停地在换浏览器。光是微软的IE,我就用过五个版本:WIN97自带的IE3.02,电脑报配套光盘第三期上的IE4.0WIN98中文预览版内置的IE4.01PC世界第二期中的IE4 Server Pack 1,以及IE5.0的中文预览版。网景的我用过Navigator Gold 3.04,中文版Communications 4.03,英文版Navigator 4.05。近来报刊上吹得很厉害的Opera,我也曾凑过一回趣。其中酸甜苦辣,一言难尽,现在我以一个普通用户的身份,说说自己的一点经验,以供大家参考。

    刚上网的时候,手头没有别的浏览器,就用了IE 3.02,感觉也还可以,就是速度慢了点。心想IE4被吹得这么厉害,总该有点真本事吧,于是找来电脑报配套光盘,将IE4装了上去。果不其然,IE4装上去之后整个WIN97的面目都变掉了。剩余资源也减少了,速度也变慢了,甚至鼠标都有点不太灵活了。管他呢,先连上去再说。硬盘吱吱扭扭响了一阵之后,IE4很不情愿地晃着大大的“E”字上路了。(顺便说一句,我的配置是P166MMX32M SDRAM,火球五代3.2G硬盘)速度似乎快了一些,正在高兴,突然跳出来一个“该程序执行了非法操作,将被关闭”。用鼠标一点,程序条上满满的四五个窗口全部无影无踪,我被一脚踢回了“蓝天白云”。再次上路,这回更好,正看得起劲的时候干脆就死机了。想起瘟95的一贯表现,我竟然也觉得似乎在情理之中。

    但是,总不能就这样忍声吞气吧?操作系统是你瓶盖子一枝独秀,浏览器你还有个大对头哩。我找来网景的Navigator 3.04 Gold装上,这个版本名气不小,实际表现也的确不错。比IE听话得多,占用资源也少,同时开四五个窗口也极少死机,看着它总有一种稳定的感觉(心理作用?)。只是不是中文版的,有些地方不免麻烦,比如改变字体的大小,我在菜单中折腾了半天也没搞定(不排除本人的某项属性值过低)。后来得到一套中文版Communications 4.03,迫不及待地装上。这回它可不象3.04那么客气了,二话不说给你装上一大堆东西,什么邮件、新闻组、cooltalk,看得人眼花缭花。老实说,这套东西我都没用过,发邮件我用foxmail,看新闻组用微软的outlook,聊天用MS-chat。但试用之下,发觉网景果然好用,速度快,稳定性也相当好,IE运行时那种老牛拉破车的“嗄嗄吱吱”声也没有了。于是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我一直用网景的这个版本作为浏览器。

    正如大家可以预料的那样,事情发生了变化……瘟98的预览版出来啦,我禁不住诱惑,终于装了一个。装完之后,在connection wizard的引导之下(瓶盖子狡猾狡猾的),我懵懵懂懂地又用上了内置的IE4。正当我忙着在开着的几个窗口之间跳来跳去的时间,突然回过神来:咦,怪事,不但没有死机,而且速度相当快!同时我还发现,有些过去显示不正常的地方现在居然都显示正常了……我终于向微软投降了(可耻的变节)……让人高兴的是,打开收藏夹,原来网景的的书签也被自动地导入了,这一下可省了不少的事。后来,买了套PC世界第二期,发现上面有最新版的IE4 Server Pack 1,马上安装。由于网上除了浏览,还经常要用chat,时不时还要和朋友NetMeeting,我还想要做自己的主页,干脆选择“完全安装”,一股脑儿全装了上去。啊,果然很爽……

    据说装了IE的多内码支持,可以直接显示繁体中文,但我老找不到IE的繁体中文语言包。一次在网上向一个朋友问起,他说:“你装个IE5的预览版,一切搞定!”我就真的去装了个IE5,当然没忘了在安装选项中把繁体中文支持选上。据说IE5的最大改进之处,就是开始支持DHTML,但这个功能到底有多大用,我实在是看不出来。不过,IE5的界面比IE4好一些,比如底下的状态行,显示URL的那一行就比IE4长得多,不会再让我老去猜那后半截是什么。可是上网试用之后,却效果不佳,有些IE4能正常显示的网页它却显示不了。看来预览版还是不行,我决定把它卸掉……结果却发现,繁体中文支持仍然留在了系统里,好爽!就这样,我的IE4 SP1安安稳稳一直用到今天。

    还有必要提一下的是opera。说老实话,刚看到opera的介绍的时候我就心动了:这不正是我一直在找的吗?系统小巧,稳定,总共才1M多,就算它把自己全部装进内存,也足够开十个八个窗口的。何况它支持多个窗口同时显示。按照我的经验,越小的软件越不容易死机(当然,这只是就一般而言)。再说,作为“最快的浏览器”,它的速度也是有口皆碑的。装!……一口气开了五个窗口,到处瞎连……嗯,速度果然很快,也很稳定……咦,怎么一行有这么长?我拖拖拖……累死我了……记起一位朋友告诉我的话:opera是不支持自动分行的。而且,有些网页也显示不正常。因为opera不支持Java,不支持这个那个。看样子,我还是得用IE……

    最后作一下总结。对一般用户来说,对浏览器的要求有四个:快,稳定,兼容性好,占用资源少。本来,网景在速度和稳定性上是占优的,这也是大多数人选择它的原因。但是我觉得最新版的IE4在这两项上都已经足以同网景分庭抗礼。而且,IE4的兼容性比网景好,支持的技术全面。经常有一些网页,用网景看不正常,用IE4却没事(也许同Front page的流行有关吧,好微软,果然厉害)。而网景至今仍然拒不支持Active X,真不知道打的是什么主意。在资源占用方面,两位都是大胃口,但IE更厉害一些。至于opera,速度和稳定性它都占优,资源占用之少更是无与比拟,但它兼容性实在太糟糕了,别的东西看不到也就罢了,要我自己拖着滑动块去看完那一段也未免太过分了……而且,它没有中文版,这也是它难以成为大众宠物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 现在我的上网软件是这样配置的:完全安装的IE4 SP1,另外还装了一个英文版Navigator 4.05,以供不时之需,毕竟微软现在还不能一手遮尽天下,有时它还是用得着的。至于opera嘛,很对不起,已经被一脚踢出了硬盘……

    还有一句题外话要说。尽管现在微软差不多已经占满了我的硬盘,但是收发邮件我还是一直坚持用张小龙先生的Foxmail。尽管Outlook有着强大的功能与由于和WIN98集成带来的种种便利,我还是挡抗住了诱惑。这并不是完全因为foxmail是个国产软件,最大的原因还是,Foxmail的确非常优秀。由此我又想到,微软与网景之争,不管有多么热闹,不管其战略意义多么重大,都是人家家里的事情,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见到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呢……在PC世界第二期的手册上,看到一些介绍国内著名程序员的文章,除了梁肇新、张小龙、侯延堂之后,我吃惊地发现,还有一位做WWW浏览器的俞巍先生。可惜的是,对他没有详细的介绍。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,但是确实,在用过这么多种浏览器之后,能见到一种中国人自己开发的、克服上述种种缺点的接近完美的浏览器,就是我心中最强烈的愿望……

附:呵呵,“事情又起了变化”,现在我还是用着网景的4.07!不过我最近在学Windows编程,就俺个人看来,发现ActiveX的确是大势所趋,网景如果再一意孤行的话,恐怕前景不妙啊……

回目录